搜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6章 醉卧沙场君莫笑

楚王最终收了弓, 勒马离开了。

连那只已经死透的公鹿都不要了。

齐王目送楚王走远,也准备打马走人, 却被雍王叫住。

“王兄……请留步。”

齐王闻声勒住了缰绳, 转过头平静的看着雍王。

“谢谢……齐王兄。”

“无妨, 不过你适才的那一箭太莽撞了。”

齐王的语气很平淡, 让人感觉不出他心中的想法。

“是……”

雍王不敢为自己出言辩白,虽然同是庶出, 但齐王是长子,地位和他不太一样。

“不过, 玹弟说的的确很过分,试问这天下间又有谁能听到自己的母亲受辱而无动于衷?玔弟, 你说是吧?”

“嗯……”

“况且你虽然出箭射他, 但却没有成功, 而且谁知道你这支箭想要射在哪里呢?你说是吧?玔弟。”

“齐王兄的意思是……”

“我并没有什么意思,我还是那句话, 我是出手阻止了你的箭,同样我也听到了玹弟的话, 若是你想禀告父皇,我会为你作证的。”

听完齐王的话,雍王的心中豁然开朗:是啊, 自己虽然出箭想要射杀楚王,可是并没有成功,介时自己就说想射楚王的腿,反正没有证据, 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若是齐王愿意给自己作证的话,楚王辱骂嫔妃的罪名可大可小。

当雍王李玔回过神来的时候,齐王已经打马走远。

雍王最终没有忍住心头的疑惑,朝着齐王的背影喊道:“齐王兄为何帮我?!”

听到雍王的声音,齐王勾了勾嘴角,没有停住脚步,亦没有回头。

第一天狩猎结束的时候,虽然没有人打到虎熊一类的猛兽,但是獐子、鹿、狐狸、野鸡、野兔,这类动物几乎每一位参加狩猎的人都打到了。

就连年纪最小的太子李珠也打到了两只野兔,这对于一个第一次参加狩猎年仅九岁的孩子来说,已经是不错的成绩。

李钊龙颜大悦,命御厨将李珠猎到的野兔挑了一只肥的烤了,送到他和德妃的案子上。

成年的藩王成绩明显要好一些,虽然中间出了一些插曲,但到当天结束:

齐王打到了一头野猪,雍王打到了一只鹿,楚王打到了一只獐子。

皇子李环打到了两只野鸡和一只兔子,李珮打到了一只兔子。

第一天的秋猎在暮色中结束,之后便是篝火晚宴,打上来的猎物被随行的御厨处理过后放在架子上烤的金黄脆爽,香气扑鼻。

离国每年的秋猎其实也是贵族们很好的娱乐方式之一,因为在野外条件不像室内,自然规矩也不像宫宴那么多,大家吃着自己打来的猎物,喝着酒,场中的篝火熊熊燃烧,空气中弥漫着烤肉的香气,天上有皓月繁星,李钊也会放下架子与一众青年同乐,众人谈天说地,载歌载舞好不快活。

元鼎二十九年的秋猎一共进行了七日,因为第七日的夜里暴雨骤降,结束了持续数日的清凉天气。

土地变得泥泞,天气也开始变冷,原定十日的秋猎不得不提前结束。

饶是如此,众人已经尽兴。

然而不得不提一笔的是:之后楚王到底是抓到了一头毫发无损的活鹿,献给了李钊,李钊命人放了血做成鹿血酒分给众人。

而雍王李玔打到了一只通体没有一根杂毛的火红狐狸,雍王也将它献给了李钊,李钊欣喜,夸赞了雍王李玔几句,然后将毛皮赐给了随行的德妃,命人给德妃做一条火狐围巾。

而最令所有人意外的是年仅十七岁的皇子李环,他在秋猎的第六日,居然打到了一头熊。

当李环带着人将那只熊抬回来的时候,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那天,李环跪在李钊与德妃的面前,朗声道:“父皇母妃,儿臣有幸打到一头熊,儿臣想着马上就要入冬了,想将这熊皮送给父皇。”

听到李环如是说,人群中立刻又激起了不小的骚动,送皮一般都讲求送整皮,特别李钊还贵为天子,若是毛皮上有洞那可是大大的不敬!

身为皇子的李环绝对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那么也就是说……

众人立刻将熊围了起来,发现一支箭几乎整根没入熊的右眼当中,除此之外这头熊身上再没有一支箭!

居然是一箭射中熊眼!?果然是张整熊皮!

立刻,所有人都对李环投去了钦佩的目光,猎熊可是需要胆识的,而且能一箭射眼致命,这环皇子不仅胆识过人,弓马也定是一绝!

李钊带着德妃直接从高台上走了下来,他绕着熊走了一圈,朗声大笑道:“好好好,吾儿环果真是一鸣惊人!”

李钊当即宣布了李环是这一年秋猎的优胜者,并赏赐给李环一把匠人所最新制造出来的三石阴阳弓,所谓阴阳弓,可是大有来头。

这弓身被雷电劈过的千年桃树的树心天下至阳之木所造,而弓弦则是在东海里得到的一奇形至阴生物的筋所造,遂名:阴阳。

虽然李环现下尚不能开三石弓,但是也代表了李钊对李环寄予的厚望……

这件事也被随行的言官重重的记录了一笔:

元鼎二十九年·七月十三,秋猎。

皇子环献上黑熊一头,因以箭中眼,熊皮完好无损,上甚悦,赐下三石阴阳弓以为褒奖。

……

队伍拔营的那天,秋雨绵绵,黑云厚重。

一望无际的低矮黑云压的人喘不过气……

这天,雍王李玔走进了龙帐,片刻后李钊又召见了齐王李瑱。

又过了一会儿,楚王李玹也被召了过去……

在数年后流传到民间的《稗官野史》中,绘声绘色的记载了那天的故事,据说故事的提供者是自诩为那天龙帐外面站岗的某位士兵,不过因年代久远已经不可考……

书上说:那日在楚王李玹进帐不久之后,先是传来李玹朗声的辩解和对齐王,雍王二人的怒骂,然后便听到了杯盏被摔碎的声音。

楚王不复言语,上,怒不可遏,痛骂“不孝不仁不义,狼子野心”之类的话,然后便传来的重重的巴掌声,也不知道这一巴掌打了哪位王爷……

有的说打了不长眼的管事太监,有的说打了某位王爷,也有人说皇上痛心疾首的打了自己。

……

后来这本《稗官野史》因为记载了大量皇室辛秘,被离国列为禁书,而《稗官野史》的编著者:君莫笑,还一度被朝廷悬赏万两捉拿,只不过从来没有听说过其落网的消息……

书归正传,元鼎二十九年·七月十四,重冈猎场阴雨绵绵,道路泥泞不堪,李钊依旧下令回京。

于是一连进行了七天的秋猎画上了一个句号。

京城·未明宫

回京的车队一路上都是趁着秋雨回来的,去的时候用了三天,回来的时候用了整五日。

这一路,李娴一直觉得有些心神不宁。

回京的当天楚王和雍王就被各自削减了两千户的食邑,李钊还正式下诏斥责了一通,勒令两人回到封地府思过半年……

李娴回到未明宫,连沐浴更衣都做便先招来了小慈。

二人来到李娴的书房,小慈心照不宣的从书房的暗格中拿出了一沓绢布。

“殿下,这些都是您不在的这些时日从各处送进来的绢报,奴婢都给您经管着呢,这些东西日日都来,殿下何必如此着急,还是先沐浴更衣然后再看吧。”

“还是先看完再说吧,拿来给我。”

“是。”小慈将绢布双手奉上,然后默默的从书房退了出去。

李娴坐在案前一张一张仔细阅读这阵子积压下来的绢布,随着积压绢布的减少,李娴一颗悬着的心也慢慢放下。

想来也是,那些“重点观察对象”都和她一同离京狩猎去了,能出什么幺蛾子?自己还是绷得太紧了……

李娴面带笑意的拿过了另一份新的绢报,展开……

笑容凝固,缓缓消失,眉头紧锁……

李娴把绢布看了一遍又一遍,绢布被攥的发皱……

只见上书道:元鼎二十九年·七月七日夜。

匈奴百人之众趁夜突袭北境军营……

匈奴此番动机尚在调查中,匈奴百人在北境军营中拼死厮杀竟无一人逃走,直至最后全部战死。

北境士兵死伤逾三百……

李沐将军帐下先锋郎将林宇,守卫大帐浴血奋战最终不幸战死。

先锋郎将林飞星背中一刀,星,抱林宇之尸首数时辰,喃喃自语,拒不就医。

……

良久良久,李娴才缓缓的放下了手中的绢布,拿起了第二封来自于北境的绢布。

元鼎二十九年·七月十日。

李沐元帅亲自出席林宇之葬礼,星,大恸,悲伤不能自持。

背伤龟裂,坚持至葬礼毕。

李沐元帅体恤,赐星于家中好生休养调理。

星,捧林宇之牌位归林宇宅,见余纨后昏厥。

……

这是有关于北境的最后一封绢报。

李娴面无表情的坐在自己书房的案前,脑海中恍然想起她曾经问过林飞星的一个问题:“你最后一次哭,是什么时候?”

林飞星说:“是我第一次杀匈奴人的时候……”

不知道怎地,就犹自想起了这句话,李娴当初听的时候觉得有些不解的一句话,后来每次回忆起来,都会觉得心头泛起阵阵凄凉。

李娴将两份已经皱的抚不平的绢布并排放在案上,低着头注视良久。

就这样低着头,无声的看着。

看着看着,看着看着。

便觉得她跳动在胸腔里的那颗心,先是一揪,然后便酸酸的痛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