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21章:皇帝的收获

“所以你快点弄个有用的东西出来,到时候我就跟他一起晕倒,成吗?”

“成。”

段毅成站在一边听他们的计划完全无语了:郡主,你们商量的是给主子治病吗?不是下毒手吧?

王庄头来跟主子汇报庄子里的收成时,牧府已经有了新的管家。

常嬷嬷的意思是,麦芽现在是郡主了,就必须有郡主的做派,首先这管事的人不能少。

管人的、管厨房的、管库房的……一大堆下来,皇帝给的那些能人们都还不够用了。

确实不够用了,以前觉得府城远,那里的庄子和宅子都管得松散,现在要养的人多了,可不得好好的管起来了?

还有宫里管事的人很懂得管人,麦芽则只要将自己想要知道的做成表格让他们填写就能知道自己想要的信息了。

表格。

这可是个新鲜的玩意,不少人是知道九宫格的,但是这样按格子填数字的方式还是很新鲜的。

还有1234567890,听说是郡主最喜欢用的代替数字的字符,填在格子上一目了然。

然后还有复杂的壹、贰、三、肆、伍、陆、柒、捌、久、拾,前面一个方便记账,后面一个防止作假,郡主虽然管事得少,但是本事高啊。

难怪牧家的人都说,郡主的眼皮子底下容不得假账,这一天一行格子,一个月一张表,各行各项一目了然,做假账的难度也太大了点。

管账的人觉得皇帝应该要看看这张表格,用表格来记账,真的高效又有用。

皇帝很快就收到了详细的建议书,什么好处与弊端都是用格子写得整齐的,真的一眼就能看明白。

与之同时还收到了鱼娘的信——麦家的织布机简直就是神器啊,脚踏式的比宫里的织布机强了不止十倍。

还有麦家的纺车简直就是逆天的存在,人不用纺纱,只要看着机器就好,驱动的是水,靠着水那些机子就自己能纺纱。

鱼娘描述得并不清楚,但从信里可以看出来,郡主弄了一个让她叹为观止的东西。

皇帝送来的人几乎每个人都很激动的描述着自己在郡主家的种种见闻,感觉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见识浅薄。

这些信都是装在一个木匣子里的,是铁雄做的。

与普通的匣子不同,这个匣子是翻盖的,匣子盖和下面的匣体中间是用两片特殊的金属连在一起的,仔细的瞧了半天,皇帝才看懂,“这是合页。”

再看那两片合页是用一些扁扁的圆铁固定在匣子的内侧。

匣子里有一把螺丝起,皇帝按照铁雄说的办法,用螺丝起顶端插入那十字纹中,旋转,那东西就松了下来,再安上去也一点都不费力。

“这就是螺丝钉?”皇帝惊奇的看着自己手里的东西,操作真的太简单了。

蔡公公在一旁看着也是难以言表,那匣子里面没有木轴却能旋转本已经神奇,却没想到还能简单的拆卸下来。

如此匣子坏了还能用在别的地方。

终于,把所有人的信都看完了,皇帝得出了一个简单的结论,“长宁郡主是我大金之福啊。”

蔡公公也连连点头称是,顺便拍拍皇帝的马屁,是皇帝慧眼识珠。

若不是皇帝派了个“精英团”去了,能有这些东西回来吗?

倒不是怕长宁郡主藏着掖着,毕竟皇帝的暗探还在那蹲着呢,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发现不了?

皇帝是怕长宁有什么好的想法实现不了,就像螺丝钉一样,他对着样品看了许久都没看明白,铁雄这么一弄,他倒是一下子就明白了。

“用水纺纱,似乎以前听卢大人说过,还带了图纸回来,可惜宫里没人会。”蔡公公想起一桩旧事道。

不用人出力气就能纺纱,那就也还能做别的。

对,卢振业当时的折子上还说了,还可以磨面、碾米,能做的事情多着呢。

长宁郡主不简单。

蔡公公突然有个很大胆的想法,越御医信上说郡主的病已经好了,顾御医的信上也说王爷身上的毒已经清得差不多了。

若是王爷能够恢复神智,又有麦芽这样的王妃,以后若是继承大统,这大金的天下将会是什么模样?

很快,蔡公公被自己这个想法给吓到了。

太子还在呢,齐王怎么可能继承大统?

太子现在并不好。

齐王樊城大火之后就下落不明,有人说是太子做的,然后很多人说是太子做的。

以前战事还没这么紧张的时候,还只是说说,现在边关节节败退,一代枭雄康王居然被北国皇帝斩杀,不管是边疆的百姓,还是站着的朝臣,都渴望齐王能够再出现,能够阻挡住北国的疯狂进攻。

镇南候的兵马已经奔去前线了,但是前线的局势如此,谁又能说得清楚?

说不清楚日子也要过啊。

至少在京城百姓眼里,大金还是歌舞升平的样子。

尤其是听说阳县出了能亩产七八斤的粮种,皇帝已在南方普遍推行种植了,旱地里种土豆也长得好,都是粮食啊,只要咬牙挺下去,以后吃饱肚子不是梦了。

种田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吃饱饭吗?

确定地里的粮种挑选之后再次种植的产量还不错,这一次长宁郡主很康慨,将粮食送给了周太守,只收了普通粮食的价钱,请周太守分发给整个简阳府做粮种。

麦大壮家的庄子收成也很好,想想去年夏收的时候都是把谷子去皮了开粮店做大米卖掉的。

今年大伙都知道他们家庄子的收成高,不少人来守着收粮。

郡主那的粮食送去太守那边受惠的将是整个简阳府,但是大金有二十三个府,每个府的人都要吃饭啊。

好在皇帝已经好好宣导过了,这些粮食先只在南方推行两季种植,北方种小麦为主,先不试行。

毕竟现在除非是官府那里得来了,高产稻的粮种价格都快要赶上普通粮种的三倍了。

皇帝对长宁郡主的大气非常满意,太守府请功的折子还没上来,但是密探的密报到了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